作者|周颖
渡仁心理读书会,改变从一本书开始
让心理学滋养每一个心灵
我们下本书《妈妈及生命的意义》读书会即将开始,欢迎爱读书、爱思考的你加入我们
关于死亡,你有认真思考过吗?
死亡这个词,犀利却又不失真实的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细胞中,纵然我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欲望和诉求,但终归走向同一个方向。事实固然残忍,但这就是生命的真谛。
想象婴儿娇嫩的肌肤,象征生命的延续,美好又热烈。想象垂暮之年的耄耋老人,好似一盏微弱烛光,聆听生命最后的旅程。人生,更多的时候,是行走在成长和衰老的过程中。当我们还很年轻健壮时,生命于己而言,便是一个挥霍的过程。只有当我们走到了生命的边缘时,才会思考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。活着,仿佛都在尽力追赶这个时代的疯狂,关于死亡,从来都是一件别人的事情。我们对生命的态度,已然变成了一个追求别人的期待的过程。然而,当我们真正的接近死亡时,才有可能切身体会生命拥有多么难能可贵的意义。它不是可以畅快的呼吸,也不是可以追求无上的金钱和权利,而是仿佛又回到了婴儿一般,重燃探索生命的勇气。只不过,为时已晚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想要推荐《妈妈及生命的意义》这本书的原因。不回避死亡,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。作者欧文·亚隆通过自传式小说的方式,呈现了关于生命的讨论。当人性回归本心,也许我们才会愿意回头看看自己,爱自己。不去无畏的摘取扑所迷离的星星,只是和自己或疯狂或安静的合为一体。如此之人,回望一生,该有多大的满足。
也许你会质疑,如果我们不在生命有限的时光尽情的享受,那岂不是对生命的另一种浪费。诚然,享受是需要的。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千变万化,但可别走错了方向。
让我们来看看几组癌症患者临终时关于生命的遗憾,他们对于死亡的看法,也许会让你醍醐灌顶。
中国癌症患者5大临终遗憾
⑴ 我好的时候,为什么这么拼命!不知道爱惜生命!
⑵ 我为什么这么急,什么都想要,什么都想做好它!
⑶ 我为什么平时不下决心力戒烟或酒(此项多为男性)!
⑷ 我为什么不会控制控制自己的情绪,这么爱操心(此项女性为多)!
⑸ 我为什么不早点治疗某病(常常是肝癌、胃炎、小叶增生等),这么大意!
美国癌症患者5大临终遗憾
⑴ 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。
⑵ 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,错过了关注孩子成长的乐趣,错过了爱人温暖的陪伴。
⑶ 希望当初我能够控制一下生活节奏,安排点时间,照顾好自己的身体。
⑷ 我当时为什么要长期压抑愤怒与消极情绪,不及时释怀呢?
⑸ 为什么我不能让自己活得开心点,而只是习惯于掩饰,在人前堆起笑脸?
澳大利亚癌症患者5大临终遗憾
⑴ 我真的希望我有勇气活出自己,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期望中。
⑵ 我真的希望自己以前没有那么努力工作。
⑶ 我真的希望当初能够经常停下脚步,安排一些像休闲修行类的事情。
⑷ 我真的希望当初能多与孩子及家人在一起,享受生活乐趣。
⑸ 我真的希望当时能够让自己活得更幸福些。
日本癌症患者5大临终遗憾
⑴ 我为什么要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?
⑵ 我为什么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?
⑶ 我为什么始终这么忙,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健康?
⑷ 我为什么没有实现当初那个梦想?
⑸ 我为什么没有对某某人明确表白我内心真实的意愿!
很显然,尽管各国文化存在差异,但人们回忆一生(特别是作为癌症患者临近生命终点,痛苦地回忆一生)时,虽然具体表现有些差别,但也有共性的地方:比如,为过去的拼命工作而懊恼,因生活节奏太快而悔恨,对放弃重要的事宜(或稍微跨过一步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却失之交臂)而遗憾,生活失去了不少应该有的情趣,大概可以看作是共性的!
不知道,看到这里的你,会有怎样的感概,抑或无动于衷。
在咨询中,我常常会问来访者,为什么你为他人付出了这么多心力,而我却感受不到你。你总是在为他人着想,总是为他人付出,却从来不愿意为自己付出。很多来访者对于这个问题会保持沉默。生,其实很难。和他人共生,更难。正如《妈妈及生命的意义》所说,“我们毕生都想找伴共度人生,却必须孑然一身面临死亡。”
“什么是生死,当你到生命终结时你会心如死灰还是心智大开。”也许最悲惨的结局便是离开人世时,还带着对生前所有的一切的怨愤。不舍放下那些憎恨,便是人生最大的浪费。
让我们对生命重燃属于自己内心的敬重,让我们一起跟随欧文去感受生与死的强烈冲击。“死在,我就不在;我在,死就不在。”
“我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星明灿的火花,在两大团黑暗中间:我出生之前的黑暗,和在我死亡之后的黑暗。我们多么恐惧后面那团黑暗,却对前面那团黑暗毫不在意?”生命的意义就在此时此刻。